别提崇祯的哥哥、那位木匠出身的朱由校了,甚至崇祯的父亲光宗朱常洛、他祖父神宗朱翊钧炒股配资指数平台,乃至于其祖父朱元璋,若是都回到这个历史时期,也无济于事!
难以置信?想想朱元璋登基之前,正是在元朝统治者的暴政、连年天灾与民众困苦的背景下崭露头角,创造了自己的帝业。如今依旧是残暴的统治、天灾频繁以及民生凋敝,这些混乱的局面换了人做主,就能改变历史的轨迹吗?难道你真的以为仅仅凭借几个英雄人物就能够扭转历史的洪流吗?
在明朝末期,政府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包含了:天灾、民变、边疆的威胁,加上深不可测的官场贪污腐败。作为当时的统治者,如果能够下定决心整顿干部的行为,也许还有所作为。然而,即使是再明智的统治者,他们能使得自然灾害消失、风调雨顺吗?又能否阻止饥民的起义情绪?能否让东北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效忠不怠?
实际上,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,尤其是灾荒与民变之间的连锁反应:当出现大规模的天灾,便会引发大量饥民的出现,进而催生起义军的出现。如果能够妥善解决饥民的温饱问题,起义军的规模自然会显著缩小,有可能自我瓦解。
展开剩余56%可是,明朝的统治者们却无力为饥民提供必要的救助。除了官员大肆腐败剥削的因素之外,国库空虚同样是个重要原因。
但我们要知道,自明朝中期开始,中国的经济已显露出资本主义的萌芽,商品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。为何国库仍然如此拮据,连抗灾所需的资金都难以凑齐呢?
原因很简单,中国传统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业税,政府将农田的收成作为国家的财政基础。而明朝的统治者们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商业税的潜力,他们对通过商税来补充国家财政竟一无所知。尽管之前也存在商业税,但缺乏有效的征收机制。而且,要想向商人阶层征税,就必然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。这一点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,却是无法想象的。
社会早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,经济结构也在悄然变革,但明朝的帝王与官员们仍执迷于祖辈传下来的体制,固步自封,不肯作出应有的改变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明朝又如何能不走向衰败与灭亡的结局呢?
发布于:天津市联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