绍兴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,宋高宗赵构坐于朝堂之上,神情严峻,身边的气氛也沉重得令人窒息。当一声“宣判”令下,岳飞,这位南宋的名将,便被判处死刑。此时,朝堂上的众臣神色各异,其中不乏那些心怀嫉恨、对岳飞有所敌意的人,虽然他们没有直言,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配资安全证券配资门户,岳飞的死罪已经板上钉钉。高宗赵构仅凭“莫须有”的一句话,便让岳飞身陷死牢,那些正直的官员们虽然心有不甘,却无力为岳飞辩护,他们的良知与胆量,都在高压的权力面前消失殆尽。
岳飞被冤屈致死后,岳家子孙很快意识到,秦桧与其势力的残酷迫害不会止步于岳飞一人,整个家族的安全也岌岌可危。为了逃避更大的灾难,岳飞的孩子们决定采取果断行动,迅速离开,藏匿在陌生的地方。正是这个决定,让岳飞的后裔避开了灾难的深渊。
有一支岳飞的后代甚至辗转逃亡到了远在东海的高丽(即今天的韩国),并在历史的潮流中崭露头角,成为朝鲜的开国元勋。那支后代如何在困苦中找到生路,如何由逃亡者蜕变为开国功臣,他们如今又身处何方?这一切的背后,是一段复杂而波澜壮阔的历史。
展开剩余83%根据史料记载,岳飞的四子岳震与五子岳霆早在父亲死后,便感受到了来自秦桧及其党羽的巨大威胁。为了保命,他们毅然决定改名换姓、隐匿身份,彻底切断与过去的联系。岁月流转,今天岳飞的后裔遍布湖北、湖南、河南、安徽等地,然而,令人惊讶的是,经过专家们的深入研究,竟然发现岳霆这一脉的后代中,竟然涌现出了朝鲜王朝的开国功臣。
“岳飞的后代成了朝鲜的开国元勋?”这似乎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。难道岳飞的后代不仅活在历史长河中,还成了朝鲜人的祖先?这让人不禁陷入沉思,朝鲜人岂不是该称我们中国人为祖宗了?要弄清楚其中的缘由,我们不妨继续追溯下去。
在《青海李氏世谱》中,详细记载了一个名为李之兰的人,他是朝鲜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,且与岳飞的后代有着不解之缘。根据《皇宋统谱》中的资料,李之兰其实是岳飞第七代孙,他的祖先来自岳飞的五子岳霆一脉。李之兰原名岳豆兰,生于元朝,他继承了家族的军事传统,投身战场,成为了当时的赫赫战功者。
岳豆兰的父亲、祖父甚至曾祖父都以武功为荣耀,因此岳家这一支后代屡次受到朝廷赏赐,家族荣宠连绵不断。直到岳豆兰这一代,他的家族已经荣封为青海伯。岳霆当年逃亡时,因无奈投向了金国,甚至与女真族的女子结合,逐渐使岳家血脉与女真族血脉交融。到了岳豆兰这一代,女真文化已深深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,这也导致了岳豆兰在成年后改随母亲姓,改名“佟豆兰”。在女真族的习俗下,他继承了女真族的姓名。
历史在变,局势不断变迁,佟豆兰在高丽的归顺与战乱中逐渐崭露头角。1371年,随着多方势力的联合,佟豆兰最终归顺了高丽,接受了北青郡李成桂的领导,获得了“李”姓,并改名为李之兰。
李之兰与李成桂之间的关系逐渐深入,两人虽然初次见面,却如同久别重逢的兄弟一样,迅速建立起深厚的友情。李成桂与李之兰,都是典型的武将,崇尚骑射,彼此性格互补,相互欣赏。甚至在一次共同的打猎活动中,两人竞争看谁能先射中一只鹿,这一过程生动体现了两人默契十足的配合。
故事中有一个惊险的场景,李成桂因未能察觉到前方有倒下的树木,差点陷入敌人的埋伏。而李之兰机警地发现了这一险情,立刻采取行动救了李成桂一命。经过这次事件,两人更加信任对方,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。
1380年,李成桂率军与倭寇交战,经过两年的激烈对抗,终于迎来了决定性的胜利。在一次关键的战斗中,李之兰凭借出色的战术眼光,成功识破敌人的阴谋,最终协助李成桂击败了倭寇,巩固了自己的地位。
接下来,李成桂的雄心壮志促使他发动政变,最终推翻高丽政权,建立了朝鲜王朝。李之兰也因在这次政变中给予李成桂无私支持,成为朝鲜的开国功臣之一。李成桂为了感谢李之兰的忠诚与贡献,授予他“襄烈”之称,意思是既具辅助之能,又展现出无畏的刚烈精神,这正是李之兰一生的写照。
然而,李之兰与岳飞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消逝。由于李之兰随母姓,他的后代也多以李姓传承。今天,韩国的许多人姓李,其中一些人实际上是岳飞的后代。例如,韩国著名僧人李阳镐,便是岳飞第26代孙。
李阳镐不仅和中国的岳飞后裔保持联系,还整理出了一个名谱,证明了自己是岳飞的后代。这也显示出,虽然他们身在韩国,但仍不忘自己的祖先身份。如今,韩国和中国的岳飞后裔,已经通过建立宗亲会来保持联系,李完性作为韩国青海李氏大宗会的会长,不仅积极参与纪念岳飞的活动,还曾两度回到中国,参与家族纪念活动。
李完性不仅带领会员参加了中国各地的岳飞诞辰纪念活动,还亲自参与在韩国建设岳飞先祖的纪念墓地。虽然这些活动在韩国进行,纪念的是中国的岳飞,但他的坚持与努力,让这段跨国的家族历史得以延续,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见证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